资料大全 >参加方式 >防失联APP >
听课件合集>《共修》合集 >

《共修》第151期
- 净信6/六度|禅定40 -

主题均收集了>90%的师父对此主题的所有开示|干货满满

本视频为课件,详细更多扩展内容可见下方文字

PDF课件浏览(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)
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

点击下载PDF课件
本场目录[点击直达]

开始前:感恩词
第一部分:净信6
第一部分:净信6
1. 重要性
2. 为什么没信心
3. 疑心从何而来
第二部分:白话佛法佛学常识- 六度|禅定40
6 相关定义-住心
6 相关定义-住心观境
记忆加深
6 相关定义-止念
记忆加深
自测题及答案
第三部分: 分享体会答疑、问卷、感恩词
《安装》APP
参加方式
进入《资料大全》


感恩词

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,
感恩南无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,
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菩萨,感恩恩师。
恳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某某某(您的名字) 开智慧,
静下心学习师父开示,让师父的开示进入八识田,
帮助我更好地学佛修心!我自己的业障自己背,
不让一起 共修的师兄们背。
在今天共修过程中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
请南无释迦牟尼佛慈悲原谅,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,
南无护法菩萨慈悲原谅。


一、净信6


视频下载地址

PDF课件浏览(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)
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

点击下载PDF课件


本场目录[点击直达]

1. 重要性
2. 为什么没信心
3. 疑心从何而来

同修分享:净信的力量,运用“三大法宝”,子宫、卵巢肿瘤神奇消失

(同修读《白话佛法》时看到师父对于“净信”的开示:人要净信,净信就是要用纯洁的心去完全相信它,要有很诚意的心去相信。要完全相信观世音菩萨,要诚心诚意地相信观世音菩萨,没有丝毫的怀疑。当你完全相信这个事情的时候,就会有一种强有力的力量。同修刚学心灵法门的时候,妇科检查出子宫和卵巢各长一个肿瘤,当时躺在检查床上只有一个想法: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救我!“我很冷静地找到医生,医生说没有什么特效药,每三个月检查一次,如果长大了就做手术切除。回到家,我就上心香许愿21张经文组合,放生100条鱼。过了将近三个月再去检查,医生当时就说:‘好的很啊!什么都没有,是不是上次检查错了?’我心里太明白了,是观世音菩萨妈妈救了我。我想我才念了一点经文组合,放了一点鱼,肿瘤就消失了。这就是净信的力量,这就是我净信观世音菩萨,有了这个信力,观世音菩萨慈悲帮助我打败了病魔。感恩观世音菩萨,感恩师父!分享中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慈悲原谅,请师父原谅!”)一个人相信,“坚决相信”和“一般相信”,你说一样吗?(不一样)净信是很重要的,一个人干净是很重要的(是的)你相信你这个朋友,“一般相信”和“坚决相信他”,一样吗?肯定不一样的。

Wenda2020022125:44完整原文

信心创造奇迹故事

有一天,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,在自己的办公室里,接待了一个走投无路,风尘仆仆的流浪者。这个流浪者一进门就说:“我来到这里,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。”接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本名为《自信心》的书,那是这个心理学家许多年前写的。心理学家请流浪者坐下,流浪者激动的说:“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居然放在了我的口袋当中,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西根河,了却此残生。我已经看破一切,我已经对一切都绝望了,所有的人,包括上帝在内,我都觉得已经抛弃了我。但还好,我看到了这本书,给我带来了勇气和希望。现在,我想见见你,看你能不能帮我做些什么。”这个心理学家,从头到脚打量了这位流浪汉,发现他沮丧的眼神,十来天没有刮胡子,以及紧张的神态,这些都显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。
心理学家说:“如果你愿意的话,我可以介绍你去见见在我们大楼里的一个人,这个人可以帮助你东山再起,重新赢回原本属于你自己的一切。”流浪者一下跳起来,抓住这位心理学家的手说:“看在老天爷的份上,请你带我去见见这个人吧。”看他拥有了生存的希望,这位心理学家就带他走到了一个窗帘布的前面,在窗户前面,他把窗帘布拉开,里面挂着一个高大的镜子,流浪汉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全身。心理学家指着这个镜子跟他讲:“就是这个人。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使你东山再起,那就是你。除非你彻底地认识他,如果你还没有认识他,你会跳河,如果你认识了自己,你会有希望活着。因为在对你这个人做充分的认识之前,对于你自己或者这个世界来说,很多人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。所以要懂得怎么样来换取自己内心的信心,和自己的激情和希望。”
这个流浪汉朝着镜子走了几步,用手摸摸自己长长的胡须,对着镜子里的人长长的打探,想起了曾经,想起了对不起所有的人,他低下头开始哭起来了。几天后这个心理学家在马路上碰到了这个人,而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的形象,他西装革履,步伐轻快有力,头抬得高高的,原来那种衰老不安、紧张全部消失了。因为他知道,只有自己摔倒了爬起来,那不叫摔倒,如果一个人摔倒了爬不起来,那他就叫永远的摔倒,爬不起来。所以他感谢心理学家,让他找回了自己,而且很快的找到了工作,这个人果然后来成为了芝加哥的一个富翁。所以能救我们的人就是你们自己,能救自己的人也是你们自己啊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很多人在人间的失败,很多人是因为缺乏自信,认为“我做不到,我办不到,”从我开始就缺乏自信,因为没有人从内心真正的认识自己,没有看到自己看到隐藏的内心力量。师父说一句话,我们本是一条龙,要真正地让这条龙飞起来,我们才能创造奇迹。
其实很多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,因为人的能力就像一块钻石一样,埋葬在深深的土壤里,要靠你去把它挖出来,所以很多能力都是被环境所逼迫的,如果你一直安于现状你可能永远发现不了自己,你自己的心中的钻石,可能会被淘汰,有时候推自己一把,逼着自己突破自己,不要对自己常说“我办不到,我不可能”,这样你才会重拾信心,这样你才会创造奇迹。师父告诉大家,树的方向是由风决定的,人的方向是由你内心决定的。
所以好好学佛做人,经常地相信自己,很多人自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,很多人给自己很大的烦恼,师父告诉你们,如果你们不想烦恼,没有一个人会使你们烦恼。

2017.02.26澳门完整原文

宝葫芦中的秘密

有一个短故事告诉大家,信心对人是多么地重要。古时候,有一位将军,接到皇上的命令,要出门去远征。将军很担心,因为这是一次重任,他怕自己打不了胜仗。将军的父亲拿出来一个葫芦,对孩子说:“不用担心,我的孩子,这个葫芦里装的是必胜的宝物,只要你带着它,宝物会帮你打胜每一仗的。”将军接过葫芦那一刻,马上信心百倍,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打胜仗。然后他把葫芦挂在腰间,率领着队伍出发。
古时候部队出发都要击鼓鸣号,浩浩荡荡出发了。然后他一边骑着马一边把葫芦挂在腰间,他父亲在最后还跟着他叫呢:“儿子啊,你千万不能打开葫芦啊。”后面传来父亲的关照。“知道了,父亲。”就走了。将军摸一摸腰间的葫芦,信心百倍,真的一路所向披靡,势不可挡,每一仗都打得非常漂亮。将军爱惜它的葫芦,连睡觉都放在他的枕头边上。
由于将军老是打胜仗,他的名字早就让敌人害怕。休息的时候,他心想:葫芦里到底是什么宝物?他想看一看,真的这么灵吗?将军很好奇,打开了葫芦的盖子。从葫芦里倒出来的并不是什么宝物,而是一小堆普通的沙子。“什么?原来我没有什么宝物啊!”将军大大地吃了一惊,马上觉得心里没了底气。“没有宝物,我怎么打胜仗啊?”将军担心起来,心里很乱。
没想到,天没亮敌人就发起了进攻,将军心神不定地指挥着队伍,生怕自己会吃败仗。结果这一仗将军大败,接下来将军又连连地失败,溃不成军地逃回了城里。当将军逃回家里的时候,父亲对他说:“儿子啊,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宝物,我给你的只是一种自信。可是当你连自己都不能相信的时候,你怎么能不失败啊?”
学佛人要明白,我们学佛人心中的宝物是什么?菩萨啊!所以,将菩萨放在你的心中,你的心中就有佛的道场;有佛的道场就会增加你的信心和力量。不管什么人,不管做什么事情,首先要有信心;有了信心,心中要定一个大目标——救度众生,只有有愿力才能圆成佛道。真正的自信是行为,只要相信,你就会有愿力。你的行为一定会让你在生活中一帆风顺,修心一门精进,学佛一世修成!

悉尼20200111》完整原文

为什么没信心

自己的业障,你没有一种信心

记住了,凡是自己不顺利,凡是自己还没有顺利,说明你业障很重。业障很重就要学会怎么样来排除业障。每一个人都要好自为之。自己的业障,你没有一种信心,你觉得“哎呀,我什么都很好,就这个身体不好”,你还来要挟一样的:“哎呀,就是这个病不好,所以我不能到外面去现身说法。”你怎么不跟人家说其他好的地方?你不是跟护法神捣蛋吗?这种话讲出来本身就有业障的,“哎呀,我其他都很灵,我就是这个病不好。”唉!

Zongshu2017112822:16完整原文

没有信心,讲到底就是对观世音菩萨没有信心

要记住是谁在救你,好好谢谢观世音菩萨。你给我记住,你不是小孩子了,不能老变的。如果变,就是有魔来阻挡你,不让你跟师父接触,不让你到观音堂来。你今天能够来,你就有救了。多少人都能救,连肝癌都能好了,你就不能好了?你脑子要想想好,你不能老让师父这么累的。那天晚上给你用了多少气场啊,就你这个样子。你知道师父昨天一天有多难过吗?难过了半天把佛菩萨请来了,给你看病。你刚刚在拜佛菩萨的时候,菩萨来了你知道吗?另一个同修都感觉到了,看见观世音菩萨给你治病啊。我告诉你,你对不起观世音菩萨,你这种徒弟很差劲的。如果照师父在人间的40%肉身,我要都不要你了,还救你的老命?你们可以问问他,今天看见师父是什么感觉?他现在看见师父就开心呀。要好好修啊!师父是为你们好,听不懂啊?

【白话FF】4-40完整原文

对佛法失去信心,你心中就是有魔障

只要你说自己还在学佛,你就一定还不完美。有些人跑到庙里去,还讲出家法师怎么还那么贪瞋痴。你去讲了,你就是造口业。因为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,因为他还没有修好啊。如果你看见出家人这样,心中起了烦恼,对佛法失去信心,你心中就是有魔障。有的人学佛学得那么好,心中还起偏见,常挑拨别人的缺点,经常去指责、挑剔别人的缺点,这个人怎么样,那个人怎么样。虽然你有道理,但你终究不会成佛,而且会越来越像魔。

【白话FF】11-50完整原文

看不到未来的人,会失去信心

很多人没到过天上,他就不相信天上有多快乐。这就是人的眼光短浅,看不到未来。看不到未来的人,会失去信心,就像一个人开车看不到自己开车的目标,你就会失去信心,不知道开到哪里;如果一个牌子上写着“西方极乐世界”,你看到牌子就会拼命努力往前开,很快就会接近目标。

9.4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

没有灵感的人才会不相信啊

台长现在有求必应,观世音菩萨对我这么好,我怎么会不相信呢?

Wenda2013090630:21完整原文

当你不能拥有自己佛性的时候

人的本身虚幻不实,想想看,你们自己是不是虚幻?你们来到人间都不知道自己是谁,就这么没名没姓地来了,年轻的时候笑笑蹦蹦,虚度年华,几十年一晃而过,现在已经这么老了,笑一笑满脸都是皱纹,自己都不知道时间是怎么浪费的。我们活在一个虚幻不实的人间,那么,我们自己的佛性在哪里呢?我们自己的佛性已经被我们在人间的欲望所蒙蔽。当你不能拥有自己佛性的时候,表现形式就是你对生活没有信心、没有愿力,你就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无所谓,这种无所谓就是在不开悟的环境下放荡、喝酒、抽烟、跳舞,很多人混到后来,越混越苦、越难、越烦恼,最后自杀。

【白话FF】12-6完整原文

没有信心的话你就没有愿力,没有愿力没有行为,信愿行嘛


Shuohua2014070417:11完整原文

血脉不和容易没信心

血不到位。血不到位的人就是没有信心。你去看好了,有些人手冰冰凉的,这个人一定没信心,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没信心的

Zongshu2020080116:36完整原文

疑心从何而来

怀疑是人的劣根性

师父经常讲一句话,就是说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相信的时候,他不会很激动,你去看跟着师父学心灵法门不激动的人,跟到现在。只要进来的时候激动得不得了,冲着师父又磕头又求啊,像这种人来得快去得也快,因为他是要找现实回报的人。他为什么会磕头?因为他灵了,但是他都不知道一个道理,你灵了是因为你开始的初始心,它有个爆发力的。
你去接触菩萨的时候,菩萨会给你加持的,但是除了这个之后,你慢慢地懈怠了,你不是很努力了,或者你着相了,这个时候实际上你是为某一件事情而求,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本性而求,不是为了开悟,不是为了解脱,这样的话,你慢慢地就会离开了佛的底线,护法神、菩萨都不会给你很多灵验了。不给你灵验之后,你就开始抱怨:“怎么不灵了?”而且人很容易把人家对他好的忘记,对菩萨也是这样。菩萨开始对我们好的时候他都忘记,他就想到怎么求了半天菩萨不灵啊,那么时间一长懈怠就开始了,所以这个就是人的一个劣根性。人毕竟讲起来还是属于一个动物性的人类,是属于高级动物,有思维的动物,那么猴子不是也有思维吗?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像这种情况,实际上要保持自己不懈怠,最好要保持自己的初始心。“初始心”就是你当时怎么开始信的,当时菩萨给了你多少,你经常要想。菩萨今天能够让你平安,能够让你获得这么多的感悟,获得这么多的平安和幸福,你只能感恩而不能埋怨,然后要一直往前。

Wenda20160311 07:47完整原文

疑心病的根源是是对自己没信心

有疑心病的人,就是对自己没信心。比方说,你怀疑老婆,你就对自己没信心,你怀疑老婆在外面有男人,你自己没有信心,因为你觉得你不如她,不如其他的男人,如果你有信心,你老婆怎么会去找其他男人呢?你觉得你对老婆很好,而且你老婆很爱你,对你很忠心,你自己有信心的话,你怎么会起疑心呢?

Wenda20170326A 32:40完整原文

信心不足,才会怀疑


Wenda20131027A35:33完整原文

二、六度波罗蜜|禅定40

视频下载地址

PDF课件浏览(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)
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

点击下载PDF课件
本场目录[点击直达]

6 相关定义-住心
6 相关定义-住心观境
记忆加深
6 相关定义-止念
记忆加深
自测题及答案

住心

要懂得无所得、无烦恼心、无所住心

就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放在我的心上,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值得让我放在心上的。因为人间是一个过路客,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过路的,就是一种过眼云烟。所以很多人在人间有福气,很多人下辈子就没福气了;很多人这辈子没有福气,下辈子有福气了;很多人上辈子很好,这辈子就不好;很多人上辈子不好,这辈子就很好。这些都是人间的烦恼,所以真正要一世修成,超脱人间的烦恼,就希望大家真正地精进付出,不要偷懒。就是哪怕你们今天一个小小的共修,大家也要付出时间,只要能够说上话,就去度人,说的就是佛的话,说的就是好话;叫我做事情,我就做功德;叫我动脑筋,我就想着众生,这才是一个人间菩萨。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佛修心,不要以为自己学了就了不起,要放下自己去救别人,要懂得我们一定要读破万卷书啊!一定要跟着善良人,永远要懂得远离我们人间烦恼的味道,因为人生的苦味,是人生常味道,我们到人间来是吃苦的,我们懂得这个人生是不长久的,我们就不能在这个不长久的地方天天地堕落,天天地烦恼。所以,希望大家一定要远离恐怖,一定要求真不求似,就是说求到真的菩萨,不求相似。如果你们今天双手合掌,还在脑子里动着其他脑筋,你们就好像是菩萨,不是真的菩萨;如果你们今天双手合十,脑子想着菩萨的事情,手上做着菩萨的事情,走的路也是菩萨的路,心中想念菩萨,嘴巴说的是佛言佛语,那你就会增加真正的知识,增加真正佛的智慧,去除人间的愚痴。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求,好好地学。谢谢大家!

Wenda20141130B45:49完整原文

如果一个人执著“无住”,又不行了

世界上的一切,生死都不可住。你们想想看谁能够永久地不死?我们再爱的人也会离开我们,再恨的人也会离开我们,这一切都是不可住的。所以你的概念、执著更不可住在你的心里,要像光明的镜子一样,能够看破红尘,能够点亮心中的佛陀之光,让自己心中的般若实相永照自己的前程,这样才能离苦得乐,才能用光明灯照亮你的前程。 如果一个人执著“无住”,又不行了。“我不住,我不把心放在这个上面,我执著我就不care(在乎)你,我就无所谓”,你又进入了偏执偏空。所以学佛非常难,你逼着自己说“我要做好人”,你可能是一个假好人,因为是你逼着自己做的,不是自觉做的;如果是自觉自愿做好人,你一定很自然地随缘,你就是个好人。任何人偏执就是不理解佛法,所以佛法让我们不要执著无住,“我做每件事情,你看,我都没有这个心好像去表扬自己,我无所住心,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,我很努力”,执著了吗?还是执著。真正无住的人根本想都不想,帮别人做事情为什么要去想“我在做好事”?那么就是高境界。 不落于偏空,何以故?当知真空不空。什么叫真空不空?一个人进入真空中,实际上是不空的。当你在人间一切都想明白、想穿的时候,实际上你是生活在空的当中;但是生活在空的当中,你又在实相当中。这句话怎么讲?某一位老方丈老法师,他虽然已经完全看破,完全空了,但是他有肉身,还要生活,还要度人,你说他完全空了吗?他看破空,但是他没空,这个就叫“真空不空”,他已经不落入空当中。这是非常非常难理解的佛法。

第67集【白话FF视频完整原文

住和不住心,就是在一念之间

“空寂灵知”,当你不去想它,并不代表天上的菩萨或者你的思维中没有这种想法。这个就讲得比较深,举个简单例子,你今天要去帮这个人,你帮他的时候没感觉到“我在帮他”,但是在你还没去帮他之前,你的灵魂深处是不是想去帮他,有没有?有的。那么在空寂中有灵魂知道,也就是你的佛性知道,必须要去度人、度众生,必须去帮助众生。而你真正在帮助众生的时候,又没感觉到“我在帮助众生”。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师父的意思,这真的是佛法非常深奥的地方。我很喜欢用母亲照顾孩子来打比方。一个母亲完全投入在孩子身上,用心在孩子身上,她没有感觉到“我在为孩子做事,我在做把他们养大的事情”,但是实际上这个母亲做的所有事情有没有目的?在真空当中,对不对?她又不空,为什么?母亲教育孩子是天理,这是道理,所以她不空。因为她有这个道理在,虽然她没有去想真空,实际上她还是有这个指导思想,冥冥中她的灵魂深处还是没有完全空。《心经》里还有《金刚经》里讲的深奥的道理就是,当你理解了,当你觉悟了,你已经解脱了,实际上你正在真和假之间,正在对某一个事物理解的过程中。为什么经文中经常说“无所住”?为什么有所住心,又为什么无所住心?实际上住和不住心,就是在一念之间。

第67集【白话FF视频完整原文

如何同时理解念头与住心

(万念归一,把一万个念头都归到一个念头上;无所住心,就是你的心不要放在某一个位置上。请问如何同时理解念头与住心呢?)万念归一,实际上几千个、几十万个念头都叫万念,很多个念头皈依佛门,归到本性良心和佛性。

答疑156-27【如何同时理解念头与住心】完整原文

如何理解“住心”与“不住心”

(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师父也让我们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,到底应该住心还是不住心?)这是一个转变过程,先把佛住在自己心中,住的时间长了,佛常住心中,住在八识田、九识田中,心中已经没有住相了,无人相、无我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佛都没了,因为佛已经进入你的深层意识了,佛心本来就在你的内心,还要住什么心?

答疑184-10【如何理解“住心”与“不住心”】完整原文

“住心”和“无所住心”有何不同

实际上这两个“心”,它是在不同的环境上所“住”的。比方说“无所住心”那是修得比较好一点的了,“住心”是开始的时候,那是修得还一般的时候。比方说,我们读中学的时候要“住心”,读大学的时候要“无所住心”,那这话怎么解释呢?在中学的时候,我们要把所有的科目全部记得住,加减乘除、开根的方程式全部要背出来,对不对?(嗯,对对)把菩萨住在心中,等到你活学活用了,等到你大学做功课的时候,你说你还要背吗?你心里拿出来就是了,对不对?就是不要“住心”了,不住心的话你已经把菩萨深深地住在你的心里边了,所以你讲出来的话、做出来的事情、思维出来的想法全部都是菩萨,你说你还要专门去把菩萨住在心中吗?不要了。这个“无所住心”并不是没有心,实际上这个“心”已经深深地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了。明白了吗?

Wenda2015103011:44完整原文

“不忍耐才不住心”

随缘也是一种不忍耐,到了一定境界,连忍耐的心都没有了。忍耐到最后还会爆发,忍到后来会难受,就会有业障。不忍耐,就不会在心中住一个痛恨的心,否则就住在心里了。

答疑331-5【如何理解“不忍耐才不住心”】完整原文

天天不住心,时间长了就不住心了

(念念无念,就是让我们做到没有念头,遇到事不住心。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,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训练自己一点点地做到不住心呢?)天天不住心,时间长了就不住心了。什么事情都不要往心里去,所以人家经常讲一句话:“哎呀,我讲的话错了,你不要往心里去啊。”就叫不念,这就是无念的开始啊。不要常住在心,把好的东西住在心,把不好的东西全部不要住心。

Wenda20170818 01:04:05完整原文

你越住心,就越难过

要学会忍辱,人家讲你了,笑笑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,不住心。你越住心,就越难过,那你难过,你的各种心是不是就生出来了?

Wenda2020061921:10完整原文

住心观境

看到自己的心境,看到外面的环境

戒定慧要心地无乱自性定,不增不减菩萨身,要住心观境,你心定得下来,就住在你的心里了,你才看得到自己安静不安静,所以人家经常对发脾气的人说,哎安静安静安静,你坐下来坐下来,住了看见了吗,对不对,哎你定下来你心定下来,不要不要急不要急不要急,是不是住心了,坐下来之后慢慢想一想,没那么严重吧没那么可怕吧,安静了吧,叫住心观境,看到自己的心境,看到外面的环境,静下来你才能解决问题,所以看住你们的心要清净,不要把自己的私心放在心中,去跟别人说法,你看很多人,去帮助别人都有目的的,为了讨好别人,或者他是有什么利益你可以得到的,或者他因为有钱有名有利,因为有些人去帮助别人,因为人家对你有利益。

第28集【广播讲座视频完整原文

要静下来多看看自己的念头

我们做人也好、做事也好、学佛也好,不管做什么事情,首先心念要正。心念就是什么呢?心念就是你的念头。因为善念和恶念的起源都是你的心念,如果你的心念正了,那么你的念头也正。师父希望大家什么事情,要静下来多看看自己的念头。也就是说对世界上任何的事情,自己不好的念头、好的念头,都必须静下来心来,检查自己的意念,到底对不对。当一个人心静不下来的时候,他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念头;当一个人心静下来的时候,他就能看到自己的念头。为什么呢?静下来就是冷静,所以冷静能够思前想后。一个不冷静的人,他看不到自己做的对和不对。就犹如一个人在发脾气的时候,很难接受别人的劝慰。就犹如一个人的精神和他的灵魂一样。灵魂活着的人,他是真的活着;而仅仅有肉体活着的人,那他就是行尸走肉。也就是说,很多人天天有人活在醉生梦死当中。

【BH佛法】140227完整原文

记忆加深
请结合以上完整开示学习本部分内容

-->

止念

要安住自己的心,止住自己的念

修心,每一个人要精进,精进的时候要完全放下,要心中没有罣碍。今天念经了,心中还想着很多事情、要做什么事情,你说“我来修修心吧”,你心中肯定放不下。修心,每天至少要用一到两个小时,用自己的恒心来坚持,“这一两个小时就是我天天念经的时间”。人只要一罣碍,马上就会到中阴身中去,因为中阴身会在你的罣碍中。人灵魂一不守舍,马上就会产生颠倒梦想。无罣碍的人无有恐怖,没有罣碍,不会产生颠倒梦想。修心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意念,不要产生在中阴身中的罣碍心。所以师父叫你们要安住自己的心,止住自己的念。一个人念头停了,心就不会乱想;念一起,意念上升,接下来就会杂念横飞。所以要止念。

第38集【白话FF视频完整原文

要修出定,就是止念

学佛人,尽量要停止一切人间的思维,我们做人不能用人间的思维来考量世界上的一切,因为人间的思维只能给你带来得失心,今天我得到了,我失去了,明天我又得到了,我又失去了,用佛法的理论来讲,失去了又会得到,得到了又会失去,得失得失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要修出定,就是止念。

【白话FF】10-46完整原文

止念就是停止你的念头

不要去想,因为止念会换来定念,让你定下心来

【白话FF】10-46完整原文

要止念,尽量不要去想

你们要知道有一个好的念头进入你们的心,心上就会盛开一朵莲花,这朵莲花的芬芳就会影响到你整个的心灵,你就会觉得非常得开心,非常得舒服,而且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非常得有意义。     而当你心灵渗进去的,如果是贪念杂念,就相当于一个炸药在你的心里,本身已经让你不舒服了,而且随时随地可能会爆炸,爆炸起来呢就是发脾气啦、闹啦,甚至有时候当炸药越来越多的时候,那么鬼就特别喜欢,因为那些鬼看得到你身上的那种黑气,实际上这些黑气就是孽障,他就会看到,就会到你身上来,然后你心灵上就容易有一些不好的肮脏的念头影响着你的孽障,让你的这些孽障很快地爆发,然后你就会发脾气了。所以要懂得念头是最重要的,所以要止念,师父经常给大家说要止念,尽量不要去想。

【BH佛法】120304-1完整原文

止念是真正定得住的时候,你连念头都不能有

也就是说,当你这个人真正定得住自己的时候,你连这种一点点的念头都不能有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今天我们不去想很多事情,我们活一天,我们就很开心一天。对不对?那么这样的话,你就不去想很悲痛的事情了,不去想过去小时候人家欺负你的事情,不去想你小时候那些很痛苦的事情。实际上你把过去的事情全部停止,没有念头的话,你还会难过吗?小时候明明很不开心的事情,一想就不开心,你就不要去想它了。在生活当中,“过去的事情我很难过,我就不想它”,你不就过来了吗?当你什么都不去想的话,实际上就没有造这个因。不论是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,你都不去想它,随着时间就消失了,就没有了。

【白话FF】4-40完整原文

这叫“止妄念”

修心、想修菩提心,首先就要想到我的果。果是什么?果就是让你在人间会丢缺烦恼。修心的人能够让你的烦恼在你的意念前、或者意念后,终止它、停止它,就是把它停住。我们经常讲,妄念来了,当你突然之间想做某一个事情,停也停不下来的时候,你就要知道随之而来的,我就会有烦恼。做任何事情不能有烦恼。我们碰到任何事情,马上要做,但是马上要想到,它一定会给我带来很多烦恼。就是在没有做的之前,就把自己的妄念斩断,这样你就脱离了烦恼。 真正懂得做人、懂得做事情的,很多的学佛人,首先第一,不是自己的、做不到的事情,不要去想。这叫“止妄念”。能够做到的,也要懂得“吃苦方为学圣人”。一个人在人间的痛苦和难过、愉快,实际上都是由你的心发出来的。你的心今天很正,你做的事情会很顺;如果你的心不正,你做任何事情不顺。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说,他能做的好,我做不好呢?因为人家心正,而你有目的的。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求佛这么灵,有些人求佛不灵呢?因为别人在为别人求很多事情,不是为自己。可以为自己,但要多为别人。这就是境界的提升和不提升的问题。所以要铲除心垢---就是心中的污垢,你才能提升心性,你才能达到佛所要求众生做的,叫修为。

【BH佛法】140731完整原文

止住坏的念头,实际上好的念头也会出来的

很多人说:“卢台长,止念的话,那坏的不想,那我好的想不想呢”?实际上坏的、好的都不要去想。因为坏的不想了之后,好的想法就出来了。你止住坏的念头,实际上好的念头也会出来的,你没必要去说我想好的可以吗?实际上你想出来的好念头,也不是自然从你的内心散发出来的本性的善良的东西,真正本性的善良的东西它是从心里边自然而然就出来的;只要你没有黑的念头,他自然就白了。 举个简单例子,你的玻璃如果是肮脏的,你只要把它擦亮了你说亮不亮,它自然就亮了,你的心中无杂念,不去想不好的念头,那你好的念头不就出来了吗?为什么还要去想好的呢?它本身就已经出来了,它就是自然出来的东西。 所以你们大家要好好地学佛,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念头,不思善也不思恶,善的不要去想,恶的也不要去想。不想不代表你没有,恶的念头如果没有的话,善的念头也不要去想,当你这两个念头都没有的时候,你只要没有恶业,你的善良心不就出来了吗? 举个简单例子,你不是个坏人那你一定是个好人,说你是个坏人你肯定不是个好人,所以不要去想我是坏人还是好人,而是去做、去行。所以师父经常跟大家讲要好好地把烦恼变成没有烦恼,就是靠着你的智慧、靠着你的思维。

【BH佛法】120304-1完整原文

当你止念之后,你定住了一个正能量的念头

你念经的时候,你的经文已经化成一种无形的神秘力量,这种力量就是念头。这种正能量的好念头会进入你的八识田中,常留在你八识田中来指导你的七识田分别意识,让你知道哪些是好的可以进来,哪些不好的坏人把他推出去。你的八识田中充满着正能量,那你就能够跟你的九识田中接上关系。就相当于好人跟好人在一起,你才能见到最好的人;坏人跟坏人在一起,最后他引荐给你的是一个最坏的人。 师父告诉你们,我们有时候在做梦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些灵性,但是只要你当时在梦中正信正念,你的意念完全能够控制住,那你就不会在做梦中跟灵界产生误会和烦恼。很多人为什么在梦中哪怕是千钧一发之际也能转危为安?因为他念“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”。

第20集【白话FF视频完整原文

修止念到定念

当你修到定出来的时候,就是等于从止念到定念,只有停止自己的念头,才能把自己的念头定住。比如这个汽车在开,你先叫它停止,它才能停下来。先叫它止,就是刹车踩下去之后止住了,它才能停(定)得下来。当我们人很烦恼的时候,很不开心的时候,首先要让自己把念头停掉,“我不想了,这事情过去就过去了,没有问题了。我想通了”。先止念,然后你这个念头才会定下来,你就不会烦恼了、不会生气了、不会恐惧了。

【白话FF】4-40完整原文

“止念”和“定念”是一种正确的修心

“止念”和“定念”是一种正确的修心。什么叫“止念”?因为当你没有人间的念头的时候,停止去想问题,你的心能定得下来,你才能越修越好。比如你碰到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了,你很难过,对不对?那你先不去想它,不去想它之后,慢慢就不想它了。你天天想这个事情,你念头止不下来,接下来你的心就定不下来了。就像周先生这几天在家里天天在想,“我要动手术了。我要动手术了。‘咔嚓’一刀,打麻药怎么样?哎呀,肠子怎么样?会割一半,还是割全部?如果把肠管拉出来我以后怎么过?如果开了之后会不会扩散……”你整天在想这些事情,你想想看,你这个念头这么多,你活得了吗?还没有动手术,吓都快吓死了。

【白话FF】4-40完整原文

记忆加深
请结合以上完整开示学习本部分内容

自测题及答案



参考答案 1. B 2. 全选

以上内容整理、排版、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!请各位师兄原谅!

【点下图】

安装APP苹果|离线|安卓


>>>诚邀您的参加《初学共修》<<<
点击上方文字进入

學佛改變命運
歡迎師兄們參加
现成提问互动辅导
欢迎您邀请身边有需要的朋友进来旁听,
也许正是她/他人生的转折
 请扫码进入群等待后续通知
是什么吸引了千万信众紧紧跟随
我们期待您的到来,给您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
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
感恩观世音菩萨摩诃萨
感恩恩师!



保存本页二维码
扫码进入

上一篇: 【第150期】净信5/六度|禅定39

下一篇: 每周日晚更新

资料大全 >参加方式 >防失联APP >
听课件合集>《共修》合集 >




  • 返回
  • 目录